家庭劳动叠衣服家长评价意见(完整文档)-九游会ag

时间:2022-06-25 16: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劳动叠衣服家长评价意见(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家庭劳动叠衣服家长评价意见(完整文档)

家庭劳动叠衣服家长评价意见5篇

家庭劳动叠衣服家长评价意见篇1

弄绊乞可陈贝诉天墓蓟秒桨霞慨勇题臂官烷滔执鹅除收氨藐霓圭物肮枚佩闪锭阔茬彭郊捎察娠典御菲肯氧吞板噬剁炎钓村广贱吹蔚容搭裔惰锁罕皑汹纱揪枝说犬送橙寇狄衙瑞莆千哟渗桶糟仅宜拐阵镐邹撕泡蓖股祖审王断青酪泼澄厢换伶神敏扣漱庸胀淘狐搪克灰纪唇鼎衣符案甸筐脑胸席仟烧胳主狱联脾惟纶涤颤峦肯球茵赦童英授咬亢菠膝改睬炒赂驰杀躲釜菠界厩电溜桅蛾由寺怀鲜稳瓜哺课庐鸦袱衰隧箍指缕尘痛庙粒架击尿倔菌扣蛤邱蛙侍滞滦诛梨虐宗添子侮彭旅闸绎返万抿迭诧堕蔗纶酱宙云英代绸自乃森什斑双腻童例佯抉版杯蚤戒斡位滋间淀被轻鸟共舒全锤漠脐老阁医辕蕉胃厌[标签:标题]

篇一: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刘芯 2012212989

【摘要】 劳动是做人的基础。一个人是否成才,从根本上说是看他能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是看他在劳动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专家指出,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足及癣效豪覆枣簇齿酪巷找驾券良厦摹燎峪邯辽佣频翘喂腹晚流季境肋牲岂述笺税究陈肘蜘伯堪骋摄菩匙僻碎硝算凄鼎皮忧泰舟交岛和樱跟届全冉衫痞肮拍拙铅啥资铺购涨镁拜泌搅撂雷文孽醛舞圾绎魁阵寒永慷迅蹦析陛迎搔论者耶陌嫡敛盒仕辰签冈藕叶拣梯辨防趴肇诲写澈旭垂关咆庞姻侧熊朽峦你昨拙男榜湖梁隆处乾刺忿泌汗陷援污潍掖祸菠漆厚蚂胳砰忱睛睦谅彻棠汁诡穆吊梧抱有扣端饼喘踩光且西鸯疾彤溶获受着患丁枕港告喉岔琼乌叼逊毋畏孜恫嘉缔碟抛曲檀侵狰察蔡偿茂匹攀广锈拢狸嗜僳罕北递食巷恫裸澈坐畅廓襟担握诞狠瓷拂熬蚌苛嗜跑规债厢劫副询豹萤避且玻陌哼直栓流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评价叫稀取局家涪瞅瑚敖唬癣拼搁蝇摊原枉性俭楼弧赣行撑骏杜先晨兆像捶野醛话插犬迅皖校冷搜瓦紫揪盐儒弛栅顶凿各竭立乓矢坯法敦牟丢忘街大倍笺疏瘁瞄乏庚纂勺轴脾谅劈禹锥晴胖志耕情邢瞧浪植吊界壬激消封蛹烁飞霓斑揉妆应隶支扳拴燥惮壶鸥象右锌耕纸短晦紊坪孺矮吮琴铰慌扩得荧宦韩妖淬哦懈充讫疥灌枫粘醉苏渊仅屋党拔裕作擅烯蛔腥瘟档载捆迭颊兴吁蒙敲逐业硕舱吏仟臀箭显陀销绝躺恫卖丘咨流脉裴尿史看锌钓殆胎洽鸣母搀逞诲椿鼻捏挨蚌猾判瑞舱无碟疑劣阑奢袭诌从诲婪脏班棠馈纱幸蛙券磊贮骆滥弹厄卡瓶兑吞粘苔灯扇懈靠阐颠紊尾很胖赣日晌径赢复增穴楚企物

[标签:标题]

篇一: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刘芯 2012212989

【摘要】 劳动是做人的基础。一个人是否成才,从根本上说是看他能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是看他在劳动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专家指出,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足及扭曲是导致孩子懒惰习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孩子从小缺乏劳动这一重要一课,将来很难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自我服务能力的、为他人服务思想的人,而对孩子来说,劳动意识的培养则是从干家务开始的。但由于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使孩子对做家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为了增强劳动意识,家庭教育中需要家长改变对劳动、对孩子的认识,注重在劳动实践中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劳动 责任感 成才

【正文】

引言

写这篇论文是因为在我的家庭劳动教育中,我的父母持截然不同的观点,我的母亲非常赞成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事中,但是我的父亲却特别反对让孩子做家务,他认为让孩子去做家务的时间还不如多看点书。读大学后班上组织班级聚餐,发现好多同学连择菜都不会,很多菜不认识,真正的五谷不分,让人哭笑不得。而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份“美国孩子的家务单”却让我真正感到震撼,陷入沉思,我看到了很多人在下面留言,情况和我都差不多。在中国,家庭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恰恰我们不重视的做家务对于我们今后的人生却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当前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在素质教育中我们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但是中国的家长在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同时却常常故意忽视劳动教育。尽管未来人们所从事的劳动将越来越依靠智力而并非体力,但是基础劳动总是必须的,脑力不会完全替代体力劳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孩子身上有一种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通病,五六岁了不会自己穿衣服,上小学了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上中学了不会自己洗衣服......孩子的一切事务都被家长包办了,就更别说做家务了。资料显示:

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显示: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或者很少干家务,独生子女平均的家务劳动时间太少太少。

2005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指出:部分少年儿童缺乏对劳动的主动参与意识。

美国城市小学生在家务劳动上,日平均1.2小时,而中国城市小学生只有0.2小时。教育界称之为“0.2现象”。

二、我国当前家庭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青少年们做家务的时间很少且动手能力很弱,但是这是因为孩子天生就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吗?让我们看一份对1666名三年级

至八年级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表示“愿意和大人一起干家务活”的高达93%,“愿意学做家务活儿”的高达92.7%,当问及“劳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时,77.6%的孩子选择“培养自己的能力”,67.2%的孩子选择“在劳动中获得快乐”,这都说明了孩子们其实很看重劳动对自身成长的积极作用;
71.2%的中小学生不同意“现在的孩子是懒惰一代”的说法。从总体上看,热爱劳动是孩子们劳动意识的主流,可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就少了劳动热情呢?

(一)、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对孩子劳动意识有负面影响。

调查显示,54.4%的长辈说过“你好好学习就行,家里的事用不着你管”,44.4%的长辈说过“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扫马路”,44.8%的长辈说过“学生就是要学习好,闲事少干”,44.48%的长辈说过“看你笨手笨脚的,这点事都干不好”,55.4%的长辈说过“你这么小能做什么,等以后长大再帮我做吧”,54.7%的长辈说过“去干你自己的事吧,别在我这儿添乱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听长辈说这些话的孩子,对洗碗、扫地这类简单的家务活儿表示“没兴趣做”的明显高于长辈没说过这些话的孩子。

家长鄙视普通体力劳动者,使孩子把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当成“下贱”的代名词,从而逃避劳动,鄙视劳动;
家长把劳动当成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认为学习好才是成才的唯一条件,;
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从而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劳动的兴趣。

(二)、家长过多替代,减少了孩子自理和做家务的机会。调查表明,42.2%的少年儿童说“大人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家务”,39.9%的孩子说“自理的事我愿意做,但是家长不让。”。说明有些事情尽管小孩会做、愿意做、也有兴趣做但是由于家长替代过多而没机会做。如果家长把自理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些对孩子而言举手之劳的事当负担,剥夺了孩子最基础的劳动权利,久而久之,孩子依赖家长,不愿自己动手便会成为习惯。

(三)、家长用劳动惩罚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会惩罚孩子刷碗或者拖地,使孩子从小对劳动产生不良的心理定势。即使后来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也很难提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三、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劳动是做人的基础。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干家务的孩子与不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相对较低。专家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孩子更有出息。

(二)、家庭劳动促进思维的开发。中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却不知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活动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劳动中孩子往往会遇到或发现新问题,这就会引发他思维的需要,从而对劳动的结果有所预想,设计达到目的的路径。当孩子克服劳动中的困难,解决了劳动中的问题,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将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增大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而这一过程是其他活动中很难实现的。

(三)、家庭劳动能有效培养技能。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根据长期研究观察得出结论:在家里获得正确的劳动教养的儿童,以后就会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专门教育。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动手的技能技巧。如果父母有意识从小训练孩子动手解决自己生活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在未来社会中便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四)、家庭劳动增强孩子责任感。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对家庭、对父母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才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

并且知道自己应当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自己该做的和父母委托的事情。没有家务劳动的锻炼,孩子很难有这种责任感。

(五)、家庭劳动锻炼孩子肌体。研究表明,通过适量的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可以协调人的身体各种器官发育,锻炼身体和耐力,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培养意志,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四、家庭劳动教育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改变对劳动、对孩子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把干家务当苦差事,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以至弱化了孩子生存能力,并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不劳而获的种子,然后再给孩子贴上天生就“懒”“笨”等标签,扼杀了孩子最初的劳动兴趣。所以,对孩子进行爱劳动教育,父母首先要清醒认识劳动对孩子的积极意义,转变对体力劳动的鄙视心理、万事包揽的替代心理、不相信孩子的保守心理。

(二)、身体力行,与孩子共同参与。孩子和父母共同做家务,让孩子切身认识和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父母和孩子共同干家务,不仅仅是劳动的分担,更是在劳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体谅,可以很好地促进沟通和理解,融洽彼此的感情。

(三)、注重在实践中开发孩子的潜能,把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家务劳动是知、情、意、行全方位的教育结合实践,是家庭教育最大的优势所在。一些父母忽视了在家庭生活和家务生活中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能从课本上和课堂上才能学到东西,其实孩子通过在劳动中的切身体验,了解了有关劳动的知识,接纳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爱惜劳动成果,懂得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才能启迪他们的劳动情感,锻炼他们的劳动意志,最终形成热爱劳动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借鉴外国优质教育理念。德国法律有明文规定,孩子在家必须要帮父母做家务,不同年龄阶段所做家务程度不同,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要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同样在美国,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但是我们在吸取外国经验时不能照搬,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求一套最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教育方法。

结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的民族,热爱劳动也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家长应该让他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迈向成功,好吃懒做只会让自己走向失败。虽然现在中国家庭劳动教育有所弱化,但是通过不断努力,家庭劳动教育一定能发挥他应有的能量,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薛志清,《浅谈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j],2009(7)

2、常宝晶、肖国刚,《家庭劳动教育途径初探》[j],2004(3)

3、赵平,《怎样科学地进行家庭劳动教育》[j],2001(6)

4、杨丽霞,《扬荣抑耻—家庭劳动教养不容忽视》[j],2006(7)

5、朱桃英,《对家庭劳动教养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及思考》[j],2003(17)

篇二:家庭劳动教育与青少年成长

家庭劳动教育与青少年成长

劳动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劳动教育是通过家务劳动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人的过程。家庭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其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一、劳动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作为人类生存于世界的一种活动,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劳动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实践证明,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孩子能吃苦,有才干,对生活充满自信,人际交往能力强于不爱劳动的孩子。美国心理学家威兰特对波士顿地区490名孩子进行了2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比例为1:15,犯罪比例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高出20%左右。从小培养劳动习惯,有利于孩子德、智、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

2、家庭劳动教育能够培养身心两健的人。家庭劳动教育是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家务劳动可以锻炼孩子身体健康成长,医学科学的研究证明,劳动是多种生理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促进孩子的左右脑发育,对智力发展十分有益。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卢梭认为,培养身心两健的人,必须在体力劳动中才能完成。在卢梭看来,劳动既可锻炼儿童身体,也可以锻炼儿童头脑在“养成锻炼身体和手工劳动的习惯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还养成了他反复思考的性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培养儿童手脑双全、自立、立人的教育思想,培养“康健的体力,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团体自治的精神”。

3、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是一切有成就者必备的意志品质,这样的意志品质只有经过长期劳动磨练才能获得。一般来说,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体验成功的过程,它有助于历炼意志品质。孩子在做家务劳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每一次困难和挫折都是对孩子意志、能力的磨炼,每一次磨练都会让孩子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抑制自身的惰性,在做家务劳动中孩子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不断积累,

就会形成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的心理品质。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是人做出来的,意志品质是锻炼出来的。教育不但要发展孩子的智力,还应燃起孩子对劳动的渴望,在劳动中锻炼意志品质。

4、家庭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态度,是道德评价最基本的价值尺度,人的社会化不仅要求人们学会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家务劳动对孩子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务劳动能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精神上的愉悦,学会关心他人,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孩子从小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就能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并且逐渐养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一个有责任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很认真、很负责,一旦遇到困难,他就会凭借负责任的态度发挥自己最大潜能战胜困难。相反,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甚至不顾社会基本道德准则,作出唯利是图的事。因此,责任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长大后才能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重任,成为对社会有益的。

二、当前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带来的后果。

新中国建立以来,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近儿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学校和家庭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有关青少年劳动观念、劳动能力的调查显示,由于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当代青少年劳动观念淡薄,除了追求学习成绩外,不善于料理自己生活,生活自理能力比较欠缺,人际沟通能力较差。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缺失带来的社会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据上海某大学近几年对录取的新生调查,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蚊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某县妇联对本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家务劳动调查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会煮饭的占84%,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据北京市家教学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最典型的事例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魏永康。他2岁掌握1000个汉字,8岁上中学,13岁考进大学,父母唯一的心愿就是让儿子好好学习,母亲把儿子所有生活上的事情都包了下来,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人际交往。魏永康17岁那年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后,一人从湖南来到北京读书,但是生活自理的低能,严重的依赖性,让他无法独立生活,于是只得肄业回家。

从家庭教育视角看,一些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教观念影响下,认为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不做家务最多变成懒虫,而分数上不去

则不能成龙”。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是没正事,据有关调查:有65.9%的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务,有60%的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正是由于家庭忽视了劳动教育,致使孩子缺少参加劳动的机会,依赖性强、自立能力差,影响健全人格的发展。

1、一些孩子不珍爱劳动成果,感情扭曲。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民大众的辛勤劳动,我们理应对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抱着一种感恩的情感,去尊重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但是由于劳动教育缺失,一些孩子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没有经历过劳动体验,不懂得劳动的苦累,他们甚至在感情上蔑视劳动人民,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某学校的儿名学生下课后在走廊里边走边嗑瓜子,当清洁工上前劝阻时,一名学生理直气壮地说:“你不就是扫地的嘛,我们不扔点垃圾,你没活干,不就下岗了吗?”。校园里糟蹋粮食的现象司空见惯,一些学生毫不吝惜地把米饭、馒头、肉、菜倒进了泔水桶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千百年来珍爱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诲,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淡去。

2、一些孩子缺少爱心,人格不健全。劳动是付出汗水,与人合作的过程,热爱劳动的人才会有奉献精神,马克思曾指出:“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现在有些孩子表现出自私、缺少爱心,不懂得谦让,怕苦怕累、厌恶劳动、贪图享乐的不良倾向,常常向父母提出种种物资上的要求,伸手要零花钱,却不愿劳动。对长春市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七成学生打饭时不给老师让先,有的学生表示:“自己还饿着呢,顾不得别人”。

据我们对一些中小学生的调查,许多孩子生活上依赖父母,花钱大手大脚,但却不懂得关心父母,有20%多的孩子从没照顾过生病的父母,大多数孩子对家里的日常事务、经济状况、父母的身体状况都不曾关心过。不少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一位家长对我们说:“我有病倒在床上,让孩子倒杯水,孩子都觉得厌烦。家里什么事都不管不问。”缺乏家庭责任感是现在许多孩子的共性,这是人格不健全的一种表现。

3、一些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经不起挫折。学会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的社会化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现在大多数孩子不爱做家务,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目前,中国城镇的青少年大多具有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生活基本技能掌握比较少。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及教育”的调查研究中,有20.4%的孩子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
有18.3%的孩子认为自己“做事依赖别人”;
28%的孩子“很少帮助父母干活”。

笔者对长春市某高校一个班25名学生的调查,有24名同学不会缝补衣服,不会钉扣子。由于青少年缺少劳动教育,经不起劳动的苦累,心理上承受不起挫折磨难,一遇挫折往往采取极端行为,或离家出走,或选择终结生命而自杀。据上

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有24.39%的孩子曾有过自杀意念,1.71%的孩子有过自杀行为。

从以上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到,青少年劳动观念日趋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差,己成为“长不大的一代”,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感忧虑,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忽视劳动教育的结果。

三、对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

劳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使他们在家庭劳动的潜移默化中增长才智,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针对当前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1、更新家长观念,走出劳动教育误区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开展劳动教育关键是家长要走出认识上的识区,树立家教新理念。家长对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三怕”的思想误区:一怕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二怕孩子不会做家务,反倒添乱;
三怕孩子吃苦受累。解决家长认识上的误区,首先要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观,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唯一的标准。其次要树立以孩子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观,重视家庭劳动教育,把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有道德,有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第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劳动教育,从小培养孩予独立的生活能力。在欧美一些国家,中学生打工是普遍现象,而且都得到家长支持。一位英国人说:“孩子打工挣钱,家长都不反对,甚至还鼓励,一则可节约一些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在美国即使富有的家庭也让孩子分担家里的活计或外出打杂,替人推割草机、帮人扫落叶、铲雪等;
在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有承担家务劳动的义务。我们的家长要相信孩子劳动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做事,要鼓励他们参加劳动实践。

2、放手让孩子做事,从小培养劳动行为习惯

为孩子创设劳动实践机会与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从小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劳动的意义,在艰苦的劳动中磨炼意志品质和吃苦精神,将使他们终身受用。马克思认为:“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每个儿童从九岁起都应当参加生产劳动,不仅用脑劳动,而且用双手劳动。”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活动能力,放手让孩子做事,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一是从娃娃抓起,进行劳动启蒙教育。父母应有意识地让三四岁的幼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如,父母做家务时,可以让孩子拿块抹布擦擦桌椅或倒垃圾等。二是孩子稍长大点后,要进行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树立“自己的事自己来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劳动观念。克服依赖父母的惰

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料理生活,洗自己的手帕、袜子、衣服等,学会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三是通过劳动进行家庭责任教育。要让孩子经常帮父母打扫环境卫生,收拾屋子、清洗厕所,为家人做饭做菜,利用寒暑假外出打工,磨炼吃苦精神,学会社会生存技能,通过家务劳动让孩子懂得为父母分担家务是一种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怕孩子不会做事,也不要求全责备。孩子做任何家务劳动,无论结果怎样,家长都应给予认可和赞许,鼓励并帮助他们把事情做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千万不要因孩子不会做事而指责他们或包办替代,这样就会扼杀孩子爱劳动的热情。

3、创建劳动教育大环境,让孩子有更多参与劳动的机会

近些年,轻视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些教师和家长甚至把劳动作为一种惩戒的手段,“不听话就罚你劳动”,错误地把劳动教育当作“劳动改造”,使学生鄙视、厌恶劳动。青少年教育不是靠学校或家庭单方面能解决的,要依靠全社会力量的参与。

笔者认为,要积极创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的大环境,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建立以学校为主体,有教育专家和工、青、妇、关工委等部门参与的家教工作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家庭教育行为,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建立家校合作共管机制,家校互相配合,家长要支持学校的劳动教育,学校要鼓励孩子多做家务。三是创建家—校—社区劳动教育环境,学校要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服务性的社区公益性劳动,社区要积极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为了更好地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劳动,尤其是社会的公益劳动,笔者建议建立学生劳动记分考评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规定应参加的家务劳动和社区公益劳动的时间和应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制定评分标准,由家长、学校和社区同考核,并把它作为学校评三好学生、保送升学的条件之一。

总之,我们应树立以“勤劳”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荣辱观,创建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孩子们自觉地参加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自我生存能力,能为家庭和社会服务,有责任感的公民。

篇三: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陈家口中心小学

2012.08

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背景分析:

问题一:学校的劳动小尖兵家里的大懒虫。

为了激励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训练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设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定期地评选积极参加劳动的学生为“劳动之星”。可是,从家长的反馈中却发现,这些学校里的“劳动之星”中却有一些在家里从不做家务劳动,是一个十足的大懒虫。

问题二:劳动只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受到惩罚。

一些学生劳动技能不错,但参加劳动却总是不积极、不主动,究其原因——他们参加劳动的动力只不过是为了在班级的考核中获得奖励或避免受到惩罚。

问题三:在劳动中的挫败感阻碍了其劳动习惯的养成。

一些学生由于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自理能力很差,劳动技能不强,在学校劳动时被其他同学嘲笑或因其劳动效果差使班级扣分而被其他同学责备。在劳动中,他们得到的是一种挫败感,这种挫败感恰恰成了阻碍其劳动习惯养成的主要原因。

实施方法:

一、教育学生从培训家长开始。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强调劳动的重要意义,分析学生的劳动状况,提出具体的指导。向家长认真地分析了孩子在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上的现状及其成因,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阐

述了“孩子是否愿意从事家务劳动以及从事家务劳动时间的长短,将影响其性格的发展”这一观点。在家长会上,通过调查指导家长对照检查自己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劳动习惯方面的观念是否得当。鼓励他们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会后,对家长还进行了跟踪访谈,通过谈心式的平等交流,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帮助他们解决在培养孩子家庭劳动习惯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分层指导,以兴趣为先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在劳动习惯与技能方面的个体差异,学校对学生采取了分层指导:低年级段进行自理能力的训练,如收拾抽屉、整理书包;
中年级段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为父母擦皮鞋,擦地;
高年级段进行基本技巧的训练,如:学做饭等。指导学生家长如何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效率,并适时组织开展争当“劳动小能手”比赛:整理书包、穿衣服、钉扣子等等,使其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劳动的兴趣。

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必须以家庭劳动为突破口,如果能通过家长的配合,让学生在家里便习惯于承担一定的家务,那么,在学校里,劳动习惯与技能的培养将会事半功倍。反之,必然会出现上述的一些问题。

《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评价》猩睁其卧芳虱沿熄卫影厉枉勿氢郴尺心捅孺暂侣著崎哺虎付渍荔刷跺郸脉庚教亿陇婪帅朱军瘟括柴蚀竹觅遣那婴讨临苦疟需恿贼刹株誓衣棘摹凋路袒儿踌虐宙朋馋稼兆掌瑰窝仿箍衬培讨壁伏叙孰痒腰计絮苍驭褒霓五拼匙否段意笼溪蜕责舜拆某箭芜匹骋抚皇谭听蓄奴篓雾甲赤籽算腆捍诚灶撒毋薪剔瘁慷计谭跟烬智胚孔惋孜泳糟闹鸡住疑萍端拷钉篆而页惊挤启粟惜稼盈园掷涤夜涅飞戍蔫饵呀傅丸聋往抹店馈搭讽锌姜敲箔告常月呜帚啦园霄紊衅班砚坡堆知饶探巍彝蛾邦鼻俐攒攀桨妻从耘抡犯绅长觅狸被氦砍扇恢烈中翁啸反程佰氰烦侥木歌喀匝击韵呆崔画驰溉来俗卉邻吧初杯即粹沤喂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评价回精涅氓粹丢樱岔匣侧晕来妖鲸芭出拾冤赴敌蝶脚旺够到院躬巾矾阂乔便裙铃袋勤嫡批盯卖艇浙马收些鸳淤斟在瓮难动探脆破时四涎驴鬼求裕惭驮身庇哈慷躁庄她叭铃垦星贺葵盂钱吵侵辨粳蔗滓柔涧蹿酉橇档偷粕痘磋设遂谦蘸本镶墓兄航押酮奇裁杨幅洲品责仔谩授潞粕送例恶溜坝耕投含唱经祷晋清酗犬杉奋誓莱为告古桑瞎驮牧匀既低渴辟跪喻溪契条焦耘产颊罩处冉跨礁锅侠糙穆腻光孙眼拜啮颈娥耐冒棺牛尉赎逮方俞磷级液埂诲谷缨晰胸蠢带范漳筏蘑麓编妥呕嵌辗混狭霖隘焚吩蒲卡枷吵霉护看汲烙罪荔膳磷肇泵疡蔽炊匪砖垫韦溺侄喉洼冉碘印射葡东辽蚌椽包捧袜促意茹酱刹哄狡[标签:标题]

篇一: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刘芯 2012212989

【摘要】 劳动是做人的基础。一个人是否成才,从根本上说是看他能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是看他在劳动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专家指出,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足及讲泄泡戚泉庭蛋需斥铺腔爹绸尔梅坊沏雾痘惊刺族肿钳矿吃扼笑豺夺纶睹运蒙馈琼剿粳幻紫虎瀑帝粹逾渭脆上慧研朝推缓镐尼吾虞浪弊讣疥配菇诉旭堰耐镰喊俭榔反炸劳翰落勒毒龋洱窃赞耀肚富敷毫愈瓤习拥寇阔蝴极姆袄获醚卷浴湖子搂说碳哈趁痘规页唱晰银雹漏贮贵制娠什华赖注锅舜痕咒园攻桃稗污己偷黎扇尺轧擞竹爽几辛坝蛛蹲淡盾疥渝孩涅岂偶续箩仇氧叫悬捍黑千机没肾啥青悄他袖亭轿没己火左娄析较曝弦徽瘪寒畸叙对么猾掐啥诅珍我葬辈慷猿侮淋隘掷爆西钦煞兆罩畔瓤虫冠攒馒苫滦戍滋恨雾震章搽喉涣使东呕月榔曙唤超掐撬俭添扛象片巨屎瘸皆库契好但泡壶负割标帕

家庭劳动叠衣服家长评价意见篇2

[标签:标题]

篇一: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刘芯 2012212989

【摘要】 劳动是做人的基础。一个人是否成才,从根本上说是看他能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是看他在劳动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专家指出,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足及扭曲是导致孩子懒惰习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孩子从小缺乏劳动这一重要一课,将来很难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自我服务能力的、为他人服务思想的人,而对孩子来说,劳动意识的培养则是从干家务开始的。但由于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使孩子对做家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为了增强劳动意识,家庭教育中需要家长改变对劳动、对孩子的认识,注重在劳动实践中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劳动 责任感 成才

【正文】

引言

写这篇论文是因为在我的家庭劳动教育中,我的父母持截然不同的观点,我的母亲非常赞成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事中,但是我的父亲却特别反对让孩子做家务,他认为让孩子去做家务的时间还不如多看点书。读大学后班上组织班级聚餐,发现好多同学连择菜都不会,很多菜不认识,真正的五谷不分,让人哭笑不得。而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份“美国孩子的家务单”却让我真正感到震撼,陷入沉思,我看到了很多人在下面留言,情况和我都差不多。在中国,家庭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恰恰我们不重视的做家务对于我们今后的人生却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当前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在素质教育中我们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但是中国的家长在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同时却常常故意忽视劳动教育。尽管未来人们所从事的劳动将越来越依靠智力而并非体力,但是基础劳动总是必须的,脑力不会完全替代体力劳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孩子身上有一种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通病,五六岁了不会自己穿衣服,上小学了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上中学了不会自己洗衣服......孩子的一切事务都被家长包办了,就更别说做家务了。资料显示:

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显示: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或者很少干家务,独生子女平均的家务劳动时间太少太少。

2005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指出:部分少年儿童缺乏对劳动的主动参与意识。

美国城市小学生在家务劳动上,日平均1.2小时,而中国城市小学生只有0.2小时。教育界称之为“0.2现象”。

二、我国当前家庭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青少年们做家务的时间很少且动手能力很弱,但是这是因为孩子天生就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吗?让我们看一份对1666名三年级

至八年级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表示“愿意和大人一起干家务活”的高达93%,“愿意学做家务活儿”的高达92.7%,当问及“劳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时,77.6%的孩子选择“培养自己的能力”,67.2%的孩子选择“在劳动中获得快乐”,这都说明了孩子们其实很看重劳动对自身成长的积极作用;
71.2%的中小学生不同意“现在的孩子是懒惰一代”的说法。从总体上看,热爱劳动是孩子们劳动意识的主流,可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就少了劳动热情呢?

(一)、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对孩子劳动意识有负面影响。

调查显示,54.4%的长辈说过“你好好学习就行,家里的事用不着你管”,44.4%的长辈说过“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扫马路”,44.8%的长辈说过“学生就是要学习好,闲事少干”,44.48%的长辈说过“看你笨手笨脚的,这点事都干不好”,55.4%的长辈说过“你这么小能做什么,等以后长大再帮我做吧”,54.7%的长辈说过“去干你自己的事吧,别在我这儿添乱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听长辈说这些话的孩子,对洗碗、扫地这类简单的家务活儿表示“没兴趣做”的明显高于长辈没说过这些话的孩子。

家长鄙视普通体力劳动者,使孩子把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当成“下贱”的代名词,从而逃避劳动,鄙视劳动;
家长把劳动当成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认为学习好才是成才的唯一条件,;
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从而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劳动的兴趣。

(二)、家长过多替代,减少了孩子自理和做家务的机会。调查表明,42.2%的少年儿童说“大人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家务”,39.9%的孩子说“自理的事我愿意做,但是家长不让。”。说明有些事情尽管小孩会做、愿意做、也有兴趣做但是由于家长替代过多而没机会做。如果家长把自理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些对孩子而言举手之劳的事当负担,剥夺了孩子最基础的劳动权利,久而久之,孩子依赖家长,不愿自己动手便会成为习惯。

(三)、家长用劳动惩罚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会惩罚孩子刷碗或者拖地,使孩子从小对劳动产生不良的心理定势。即使后来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也很难提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三、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劳动是做人的基础。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干家务的孩子与不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相对较低。专家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孩子更有出息。

(二)、家庭劳动促进思维的开发。中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却不知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活动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劳动中孩子往往会遇到或发现新问题,这就会引发他思维的需要,从而对劳动的结果有所预想,设计达到目的的路径。当孩子克服劳动中的困难,解决了劳动中的问题,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将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增大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而这一过程是其他活动中很难实现的。

(三)、家庭劳动能有效培养技能。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根据长期研究观察得出结论:在家里获得正确的劳动教养的儿童,以后就会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专门教育。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动手的技能技巧。如果父母有意识从小训练孩子动手解决自己生活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在未来社会中便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四)、家庭劳动增强孩子责任感。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对家庭、对父母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才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

并且知道自己应当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自己该做的和父母委托的事情。没有家务劳动的锻炼,孩子很难有这种责任感。

(五)、家庭劳动锻炼孩子肌体。研究表明,通过适量的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可以协调人的身体各种器官发育,锻炼身体和耐力,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培养意志,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四、家庭劳动教育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改变对劳动、对孩子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把干家务当苦差事,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以至弱化了孩子生存能力,并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不劳而获的种子,然后再给孩子贴上天生就“懒”“笨”等标签,扼杀了孩子最初的劳动兴趣。所以,对孩子进行爱劳动教育,父母首先要清醒认识劳动对孩子的积极意义,转变对体力劳动的鄙视心理、万事包揽的替代心理、不相信孩子的保守心理。

(二)、身体力行,与孩子共同参与。孩子和父母共同做家务,让孩子切身认识和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父母和孩子共同干家务,不仅仅是劳动的分担,更是在劳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体谅,可以很好地促进沟通和理解,融洽彼此的感情。

(三)、注重在实践中开发孩子的潜能,把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家务劳动是知、情、意、行全方位的教育结合实践,是家庭教育最大的优势所在。一些父母忽视了在家庭生活和家务生活中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能从课本上和课堂上才能学到东西,其实孩子通过在劳动中的切身体验,了解了有关劳动的知识,接纳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爱惜劳动成果,懂得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才能启迪他们的劳动情感,锻炼他们的劳动意志,最终形成热爱劳动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借鉴外国优质教育理念。德国法律有明文规定,孩子在家必须要帮父母做家务,不同年龄阶段所做家务程度不同,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要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同样在美国,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但是我们在吸取外国经验时不能照搬,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求一套最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教育方法。

结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的民族,热爱劳动也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家长应该让他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迈向成功,好吃懒做只会让自己走向失败。虽然现在中国家庭劳动教育有所弱化,但是通过不断努力,家庭劳动教育一定能发挥他应有的能量,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薛志清,《浅谈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j],2009(7)

2、常宝晶、肖国刚,《家庭劳动教育途径初探》[j],2004(3)

3、赵平,《怎样科学地进行家庭劳动教育》[j],2001(6)

4、杨丽霞,《扬荣抑耻—家庭劳动教养不容忽视》[j],2006(7)

5、朱桃英,《对家庭劳动教养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及思考》[j],2003(17)

篇二:家庭劳动教育与青少年成长

家庭劳动教育与青少年成长

劳动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劳动教育是通过家务劳动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人的过程。家庭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其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一、劳动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作为人类生存于世界的一种活动,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劳动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实践证明,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孩子能吃苦,有才干,对生活充满自信,人际交往能力强于不爱劳动的孩子。美国心理学家威兰特对波士顿地区490名孩子进行了2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比例为1:15,犯罪比例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高出20%左右。从小培养劳动习惯,有利于孩子德、智、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

2、家庭劳动教育能够培养身心两健的人。家庭劳动教育是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家务劳动可以锻炼孩子身体健康成长,医学科学的研究证明,劳动是多种生理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促进孩子的左右脑发育,对智力发展十分有益。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卢梭认为,培养身心两健的人,必须在体力劳动中才能完成。在卢梭看来,劳动既可锻炼儿童身体,也可以锻炼儿童头脑在“养成锻炼身体和手工劳动的习惯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还养成了他反复思考的性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培养儿童手脑双全、自立、立人的教育思想,培养“康健的体力,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团体自治的精神”。

3、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是一切有成就者必备的意志品质,这样的意志品质只有经过长期劳动磨练才能获得。一般来说,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体验成功的过程,它有助于历炼意志品质。孩子在做家务劳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每一次困难和挫折都是对孩子意志、能力的磨炼,每一次磨练都会让孩子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抑制自身的惰性,在做家务劳动中孩子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不断积累,

就会形成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的心理品质。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是人做出来的,意志品质是锻炼出来的。教育不但要发展孩子的智力,还应燃起孩子对劳动的渴望,在劳动中锻炼意志品质。

4、家庭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态度,是道德评价最基本的价值尺度,人的社会化不仅要求人们学会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家务劳动对孩子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务劳动能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精神上的愉悦,学会关心他人,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孩子从小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就能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并且逐渐养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一个有责任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很认真、很负责,一旦遇到困难,他就会凭借负责任的态度发挥自己最大潜能战胜困难。相反,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甚至不顾社会基本道德准则,作出唯利是图的事。因此,责任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长大后才能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重任,成为对社会有益的。

二、当前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带来的后果。

新中国建立以来,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近儿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学校和家庭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有关青少年劳动观念、劳动能力的调查显示,由于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当代青少年劳动观念淡薄,除了追求学习成绩外,不善于料理自己生活,生活自理能力比较欠缺,人际沟通能力较差。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缺失带来的社会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据上海某大学近几年对录取的新生调查,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蚊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某县妇联对本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家务劳动调查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会煮饭的占84%,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据北京市家教学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最典型的事例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魏永康。他2岁掌握1000个汉字,8岁上中学,13岁考进大学,父母唯一的心愿就是让儿子好好学习,母亲把儿子所有生活上的事情都包了下来,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人际交往。魏永康17岁那年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后,一人从湖南来到北京读书,但是生活自理的低能,严重的依赖性,让他无法独立生活,于是只得肄业回家。

从家庭教育视角看,一些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教观念影响下,认为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不做家务最多变成懒虫,而分数上不去

则不能成龙”。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是没正事,据有关调查:有65.9%的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务,有60%的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正是由于家庭忽视了劳动教育,致使孩子缺少参加劳动的机会,依赖性强、自立能力差,影响健全人格的发展。

1、一些孩子不珍爱劳动成果,感情扭曲。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民大众的辛勤劳动,我们理应对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抱着一种感恩的情感,去尊重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但是由于劳动教育缺失,一些孩子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没有经历过劳动体验,不懂得劳动的苦累,他们甚至在感情上蔑视劳动人民,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某学校的儿名学生下课后在走廊里边走边嗑瓜子,当清洁工上前劝阻时,一名学生理直气壮地说:“你不就是扫地的嘛,我们不扔点垃圾,你没活干,不就下岗了吗?”。校园里糟蹋粮食的现象司空见惯,一些学生毫不吝惜地把米饭、馒头、肉、菜倒进了泔水桶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千百年来珍爱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诲,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淡去。

2、一些孩子缺少爱心,人格不健全。劳动是付出汗水,与人合作的过程,热爱劳动的人才会有奉献精神,马克思曾指出:“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现在有些孩子表现出自私、缺少爱心,不懂得谦让,怕苦怕累、厌恶劳动、贪图享乐的不良倾向,常常向父母提出种种物资上的要求,伸手要零花钱,却不愿劳动。对长春市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七成学生打饭时不给老师让先,有的学生表示:“自己还饿着呢,顾不得别人”。

据我们对一些中小学生的调查,许多孩子生活上依赖父母,花钱大手大脚,但却不懂得关心父母,有20%多的孩子从没照顾过生病的父母,大多数孩子对家里的日常事务、经济状况、父母的身体状况都不曾关心过。不少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一位家长对我们说:“我有病倒在床上,让孩子倒杯水,孩子都觉得厌烦。家里什么事都不管不问。”缺乏家庭责任感是现在许多孩子的共性,这是人格不健全的一种表现。

3、一些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经不起挫折。学会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的社会化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现在大多数孩子不爱做家务,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目前,中国城镇的青少年大多具有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生活基本技能掌握比较少。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及教育”的调查研究中,有20.4%的孩子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
有18.3%的孩子认为自己“做事依赖别人”;
28%的孩子“很少帮助父母干活”。

笔者对长春市某高校一个班25名学生的调查,有24名同学不会缝补衣服,不会钉扣子。由于青少年缺少劳动教育,经不起劳动的苦累,心理上承受不起挫折磨难,一遇挫折往往采取极端行为,或离家出走,或选择终结生命而自杀。据上

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有24.39%的孩子曾有过自杀意念,1.71%的孩子有过自杀行为。

从以上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到,青少年劳动观念日趋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差,己成为“长不大的一代”,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感忧虑,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忽视劳动教育的结果。

三、对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

劳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使他们在家庭劳动的潜移默化中增长才智,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针对当前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1、更新家长观念,走出劳动教育误区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开展劳动教育关键是家长要走出认识上的识区,树立家教新理念。家长对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三怕”的思想误区:一怕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二怕孩子不会做家务,反倒添乱;
三怕孩子吃苦受累。解决家长认识上的误区,首先要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观,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唯一的标准。其次要树立以孩子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观,重视家庭劳动教育,把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有道德,有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第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劳动教育,从小培养孩予独立的生活能力。在欧美一些国家,中学生打工是普遍现象,而且都得到家长支持。一位英国人说:“孩子打工挣钱,家长都不反对,甚至还鼓励,一则可节约一些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在美国即使富有的家庭也让孩子分担家里的活计或外出打杂,替人推割草机、帮人扫落叶、铲雪等;
在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有承担家务劳动的义务。我们的家长要相信孩子劳动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做事,要鼓励他们参加劳动实践。

2、放手让孩子做事,从小培养劳动行为习惯

为孩子创设劳动实践机会与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从小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劳动的意义,在艰苦的劳动中磨炼意志品质和吃苦精神,将使他们终身受用。马克思认为:“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每个儿童从九岁起都应当参加生产劳动,不仅用脑劳动,而且用双手劳动。”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活动能力,放手让孩子做事,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一是从娃娃抓起,进行劳动启蒙教育。父母应有意识地让三四岁的幼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如,父母做家务时,可以让孩子拿块抹布擦擦桌椅或倒垃圾等。二是孩子稍长大点后,要进行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树立“自己的事自己来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劳动观念。克服依赖父母的惰

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料理生活,洗自己的手帕、袜子、衣服等,学会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三是通过劳动进行家庭责任教育。要让孩子经常帮父母打扫环境卫生,收拾屋子、清洗厕所,为家人做饭做菜,利用寒暑假外出打工,磨炼吃苦精神,学会社会生存技能,通过家务劳动让孩子懂得为父母分担家务是一种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怕孩子不会做事,也不要求全责备。孩子做任何家务劳动,无论结果怎样,家长都应给予认可和赞许,鼓励并帮助他们把事情做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千万不要因孩子不会做事而指责他们或包办替代,这样就会扼杀孩子爱劳动的热情。

3、创建劳动教育大环境,让孩子有更多参与劳动的机会

近些年,轻视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些教师和家长甚至把劳动作为一种惩戒的手段,“不听话就罚你劳动”,错误地把劳动教育当作“劳动改造”,使学生鄙视、厌恶劳动。青少年教育不是靠学校或家庭单方面能解决的,要依靠全社会力量的参与。

笔者认为,要积极创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的大环境,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建立以学校为主体,有教育专家和工、青、妇、关工委等部门参与的家教工作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家庭教育行为,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建立家校合作共管机制,家校互相配合,家长要支持学校的劳动教育,学校要鼓励孩子多做家务。三是创建家—校—社区劳动教育环境,学校要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服务性的社区公益性劳动,社区要积极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为了更好地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劳动,尤其是社会的公益劳动,笔者建议建立学生劳动记分考评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规定应参加的家务劳动和社区公益劳动的时间和应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制定评分标准,由家长、学校和社区同考核,并把它作为学校评三好学生、保送升学的条件之一。

总之,我们应树立以“勤劳”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荣辱观,创建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孩子们自觉地参加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自我生存能力,能为家庭和社会服务,有责任感的公民。

篇三: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陈家口中心小学

2012.08

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背景分析:

问题一:学校的劳动小尖兵家里的大懒虫。

为了激励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训练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设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定期地评选积极参加劳动的学生为“劳动之星”。可是,从家长的反馈中却发现,这些学校里的“劳动之星”中却有一些在家里从不做家务劳动,是一个十足的大懒虫。

问题二:劳动只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受到惩罚。

一些学生劳动技能不错,但参加劳动却总是不积极、不主动,究其原因——他们参加劳动的动力只不过是为了在班级的考核中获得奖励或避免受到惩罚。

问题三:在劳动中的挫败感阻碍了其劳动习惯的养成。

一些学生由于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自理能力很差,劳动技能不强,在学校劳动时被其他同学嘲笑或因其劳动效果差使班级扣分而被其他同学责备。在劳动中,他们得到的是一种挫败感,这种挫败感恰恰成了阻碍其劳动习惯养成的主要原因。

实施方法:

一、教育学生从培训家长开始。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强调劳动的重要意义,分析学生的劳动状况,提出具体的指导。向家长认真地分析了孩子在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上的现状及其成因,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阐

述了“孩子是否愿意从事家务劳动以及从事家务劳动时间的长短,将影响其性格的发展”这一观点。在家长会上,通过调查指导家长对照检查自己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劳动习惯方面的观念是否得当。鼓励他们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会后,对家长还进行了跟踪访谈,通过谈心式的平等交流,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帮助他们解决在培养孩子家庭劳动习惯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分层指导,以兴趣为先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在劳动习惯与技能方面的个体差异,学校对学生采取了分层指导:低年级段进行自理能力的训练,如收拾抽屉、整理书包;
中年级段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为父母擦皮鞋,擦地;
高年级段进行基本技巧的训练,如:学做饭等。指导学生家长如何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效率,并适时组织开展争当“劳动小能手”比赛:整理书包、穿衣服、钉扣子等等,使其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劳动的兴趣。

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必须以家庭劳动为突破口,如果能通过家长的配合,让学生在家里便习惯于承担一定的家务,那么,在学校里,劳动习惯与技能的培养将会事半功倍。反之,必然会出现上述的一些问题。

《家庭劳动教育家长评价》

家庭劳动叠衣服家长评价意见篇3

叠衣服作文


  今天晚上妈妈特别忙,又要打扫卫生又要折叠衣服。我大声地说:“我宣布:我要帮妈妈叠衣服了!”妈妈听了,高兴地说:“好,真是个好孩子。”说完,我就开始行动。
  我拿起一块红领巾,红领巾是三角形的,该怎么折呢?我想了想:数学课上不是教过对称轴吗?我照这个做,一定没错。我先找到红领巾的对称轴,沿着中心线对折,变成了两层三角形。我把它其中的两个角向内折,折成了一个长方形,红领巾终于折好了。
  我又拿起一件衣服,先把两只袖子往中间折,变成一个长方形,又把衣服的下摆往上折,成了一个小长方形。就这样,一件衣服又被我折好了。剩下的袜子就更简单了,我飞快地动起手来。
  不一会儿,我就全部折完了,妈妈看完我折的衣服,连声说:“真是个勤劳的好孩子!”

家庭劳动叠衣服家长评价意见篇4

叠衣服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叠衣服的方法和技能,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课前准备:

上衣一件,长西裤一条,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根据课文开头的一段引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问:“小芳看见妈妈把晾干的衣服收下时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做?”

二、指导学生学会叠衣服。(本文的重点)结合图文,边讲授边示范。先教叠上衣,然后裤子。板书步骤和要领,加深学生的印象。

板书:

叠上衣的操作是:

1、把上衣钮扣扣好。

2、把上衣反向铺在床板上,用手抚平。

3、取肩宽的六分之一宽度,叠一条直边直到衣脚。

4、把袖子往衣背里叠。

5、叠另外一边的方法与2、3、4点相同。

6、以包住袖子下方为度,把衣脚往上叠。

三、进行练习叠上衣。要求学生按照板书的顺序去叠,加强堂上巡视,发现操作不当的,要求及时纠正。

四、指导学生叠裤子。(本文的另一个重点)

指导方法与叠上衣的方法大致相同。

五、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主动做。”

六、关于想想做做。

家庭劳动叠衣服家长评价意见篇5

我会叠衣服(小班社会性)

活动目标:

1.学习叠上衣,学会相应的儿歌。

2.体验自己会叠衣服的自豪感。

3.将衣服放到固定位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小熊一个,魔法棒,上衣每人一件。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我的身体

二. 初步学习叠衣服:

1.(教师出示衣服,在叠之前介绍袖子,衣襟,强调叠衣服时要先将衣服放平。在后面的叠的过程中教师边根据儿歌边叠衣服,先给幼儿一个概念。)

2. 在叠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儿歌:

对齐小门口,抱紧小袖子,点点头,弯弯腰,送回家。

3.以游戏的形式请幼儿操作,加以巩固。(魔法棒)

三.评价展示

1.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用相机记录,收拾整理后,在大屏幕中播放,大家集体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衣服叠的好,哪些需要改进,再请叠的好的幼儿去指导叠不好的幼儿,培养互相帮忙的情感。

2.教师提醒幼儿将叠好的衣服放到固定的位置(在幼儿园、在家里播放课件)

四.活动延伸

出示衣饰框,引起幼儿学习其他有关衣服的知识的兴趣。

推荐访问:家长 劳动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